驅動中國 12月8日消息,提起日韓3S(三星、夏普、索尼)以及LG等知名品牌電視,應該無人不曉吧。這些品牌電視在國內市場長期處于霸主地位,市場份額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高端市場,可以說達到了壟斷地位。
但近兩年來,隨著國產智能電視的大力發展,洋品牌智能電視在國內市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索尼、松下為代表的日本彩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由2014年的9%下降到2015年的6.6%,到今年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降至4.4%,而且種種跡象表明這種下降趨勢還在持續。
除了日本電視品牌外,韓國品牌電視在國內同樣不好過。昨天,專業調研機構IH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LG等韓國彩電品牌在中國彩電市場比重已經由2014年的6.9%跌至2015年的5.6%。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韓國彩電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首次跌破5%,降至4.5%。
與日韓電視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的連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彩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由2014年的76.6%增至2015年的81.9%,到今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上升到了84.3%。如果算上臺灣彩電品牌,中國彩電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了恐怖的90%,這在一兩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具體銷量方面,2016年中國品牌彩電出貨量將達到8360萬臺,較2015年增長15%,凈增長超過1000萬臺,銷量首次超越韓國品牌,躍居全球銷量第一。
那么,國產彩電為什么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市場份額迅速攀升,獨占鰲頭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國產彩電價格更親民,服務更優質。我們知道,日韓品牌電視過去憑借著對于技術的控制,在性能以及功能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造就了日韓品牌電視動輒就上萬元的高昂售價。
而國產品牌電視售價則要親民很多了,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智能電視的出現,同樣尺寸和功能的國產智能電視售價甚至不及日韓品牌的一半,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顯然是愿意購買國產電視了,而且國產智能電視在內容、售后等服務上也是更加優質。
其次,互聯網品牌迅速崛起,顛覆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視行業同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短時間內,樂視、小米、酷開、微鯨、暴風等互聯網品牌橫空出世,而且憑借著極致的產品設計、誘人的高性價比以及革命性的營銷,迅速在國內以及全球形成了互聯網電視風潮,影響之大遠非日韓電視品牌能夠阻擋的。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成為了主角,而國內傳統電視品牌也搭上了互聯網風潮,紛紛轉型或者成立互聯網電視子品牌,跟隨潮流發展,而日韓品牌也是在互聯網的風潮下被擠出國內市場前十名的位次。
最后,中國品牌紛紛并購國外品牌,加速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彩電市場份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國產家電紛紛并購了國外家電品牌。我們看看在過去的一年兩中,都發生了哪些并購:
2015年5月份,創維公司并購了德國的Metz電視品牌;
2015年12月,創維斥資2500萬美元收購東芝旗下在印尼電視及洗衣機業務;
2016年5月,TCL與埃及最大的家電企業ELARABY簽署備忘錄,雙方宣布將在埃及建立液晶彩電工廠;
2016年4月,鴻海收購夏普正式簽約;
2016年6月;美的收購東芝家電業務控股權交易正式完成,美的獲得了東芝家電業務80.1%的股份;
2016年7月,樂視以20億美金收購美國本土第一大彩電廠商Vizio......
這一系列的收購案的完成,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彩電在國內以及國際市場份額。
誠然,2016年中國彩電業完成了質和量的飛躍,也首次問鼎全球銷量第一寶座,成績可喜可賀。但必須看到,電視行業的競爭依然很激烈,國內市場如此,海外市場更是不用說,中國彩電能不能保持住目前的發展趨勢,需要拿出更多的實力。此外,中國電視在產業鏈和顯示面板等核心技術方面還要加倍努力,想要真正實現對日韓企業的全面反超,依然任重而道遠。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