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 2017年7 月11日消息 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今天不見得有絕對優勢,在競爭慘烈的無人機市場,經歷幾番“裁員倒閉潮”后無人機行業重新洗牌,要想立于不敗之地,不但要有核心技術支撐還要有強大的產品推廣能力似乎成了鐵律,不過無人機“花式”推廣就值得提倡嗎。
如今,無人機企業的推廣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接地氣。 從傳統的開發布會、參加展會、尋求媒體報道,到利用公眾號等自媒體渠道自行推送,再到結合線下巡回演示皆可展現。
不過,尷尬的是,傳統渠道的產品推廣不但燒錢而且用戶不見得就會買單。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其實是對于精準用戶的精準把握出現偏差,一味的追求泛化傳播反而會喪失焦點,出擊無力。
首先,產品品控永遠是最基礎最核心的因素,其次有效的產品推廣能夠為產品與用戶之間架起橋梁,否則信息不對稱化傳播泛濫則會化為虛無,花了錢也落不著好。這也是為何近年來消費無人機市場偏弱,而行業無人機卻逐漸興起的深層原因。
因此無論是現在流行的“產品代言人”亦或是“冠名熱播節目”,其實都是為了提高曝光率,不排除拉動“粉絲經濟”。但對于具有一定技術要求的無人機產業來看,定向推廣要比泛化宣傳更能切中真正的潛在用戶。
因此在廣告漫天飛的當下,不少商家趨之若鶩開始炫存在感,不過這種方式真的適合所有的無人機商家嗎?在以往的“成敗榜”中導致其結果的真實原因值得思量,專注產品,有效的信息傳達或許更能接近潛在消費者。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