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7年9月7日消息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近兩年科技行業為之風靡的對象,其一手托起未來社會發展的美好圖景,一手牽動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而中國將是人工智能浪潮中獲利最大的國家——已經超越了英、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其它新興經濟體。
埃森哲最近出了一份《人工智能:主力中國經濟騰飛》調研報告,根據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潛力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率上升1.6個百分點,為中國額外地增加7.1萬億美元的經濟收入。如此滾滾利益誘惑下,什么樣的企業才有資格瓜分紅利呢?
人工智能全面爆發,眾多企業聞風而動
人工智能蟄伏60余載,如今迎來全面爆發時代,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可穿戴等領域發展迅猛。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方面表現出的興趣、行動力、包容性更是令世界瞠目。
人工智能大蛋糕,著名的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早已深入布局。百度敢為人先,每年投入數百億研發資金,過去兩年半,投入高達200億人民幣!
阿里不甘落后,每年持資超180億人民幣!如今,阿里云計算躋身全球前三,即將轉型的大數據“大腦”ET,將成為阿里云的決勝戰略!騰訊成立AI LAB,引入50余名相關領域博士海外和頂尖人才,領投500萬美元AI公司!
我國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令人驚嘆!由于我國人口紅利的邊際效應愈加明顯,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人工智能市場來解勞動力下滑之困局,此外,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發展亟需新的動能,而人工智能恰好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涉足AI者眾多,參透全部價值者寥寥
埃森哲跟蹤了200家企業“智能百強”企業——2010-2016年間的《財富》全球百強企業、以及創建人工智能技術的先鋒們后發現,雖然表面上涉足AI者眾多,但能洞悉它全部價值的企業寥寥無幾,在人工智能的內部創新和外部協作都有良好表現的企業不到20%。
中國企業看似熱情高漲,不吝資本投入,但這些資本回報率卻著實堪憂。
中國企業存在的誤區是:技術導向論,以為將可以代替人力勞動的人工智能技術買過來就可以了,卻存在一系列后續問題。比如:如何讓人工智能在企業文化里工作?有沒有商業模式的演進路線?背后的技術資源支撐能否應對未來發展問題?均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執牛耳者李飛飛表示: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很新的領域,它有一些非常讓人振奮的可能的應用場景,但是它才剛剛開始,如果是所有的資源和注意力都在產品化的方面,后端的基礎研究跟不上的話,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快就會枯竭。
究竟哪些企業有資格瓜分AI紅利?
埃森哲選擇了將近30個行業,并作出了相關排名。制造業穩居首位,農林漁業驚喜突圍,物流、零售業緊隨其后,金融服務業則排名第四。
制造業逆襲離不開人工智能效率轉化的飆升!“人工智能和傳統的經濟增長推動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本質上是勞動生產力和資本的實體結合”,陳笑冰說,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可以通過它找到自己的獲利契機。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人口紅利盡失的典型國家,同時也是聞名遐邇的機器人大國。其自動化產業發展十分先進,坐落于日本的“奇怪的酒店”更是清一色的機器人員工齊上陣,吸引全世界人士慕名而去,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日本的一張國家級名片,對于緩解勞動力緊張帶動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離不開數據,而目前我國存在數據標準缺失、獲取渠道不夠,覆蓋度不夠,質量不足等問題,對中國企業人工智能發展帶來限制。其二,人工智能發展基于跨界,需要協同大量的合作伙伴,協同生態圈,因此協同性、創新型企業能夠獲取更好的發展。
人工智能是機遇不是威脅,顛覆性變革比例不足10%
伴隨人工智能大潮襲來,也有不少“機器威脅論”“機器倫理觀”的隱憂之聲不斷傳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霍金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脅論”。
霍金認為:“人類需警惕人工智能發展威脅。因為人工智能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于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此外,也有不少人擔心,越來越多的機器進入工作崗位,自己的飯碗會不會被機器人搶走。
陳笑冰表示,在中國人工智能領域中,顛覆性型業務僅有10%,這一比例在美國則接近10%。其實在很多時候,人工智能起到的作用是輔助工作,并不能完全代替人類。目前人工智能90%的風險都是可控的,它是一場漸進式的改革。
筆者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社會工種結構勢必會受到影響有所調整。比如:智慧醫療領域,針對患者看病難,檢查過程繁復,醫患矛盾凸顯等問題,可以借助智能設備來精簡看病程序提高效率;電子政務方面,可利用政務云及大數據服務來實現“網上辦公”,來解決公民跑斷腿走流程的問題。
因此,人工智能的功能釋放效應十分強大,無論是制造業、農業還是醫療行業、公共事務……人工智能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優先級地位不言而喻,人工智能企業只有吃透本質、扎根技術、注重協同共享,創新發展,才能夠共同掘金億萬級市場,造福更多百姓。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