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7年11月1日消息 近年來,隨著行業無人機的逐漸興起,相關配套設施發展滯后已成明顯弊端。
近日,揚州某無人機總代理發布了一則招聘啟事:招聘植保類無人機飛手去新疆、東北等地操作無人機噴灑農藥。然而,幾天過去了,卻一直沒有招到合適的人。
據了解,丁先生給出的報酬也很豐厚,每年工作7個月(從3月至10月),底薪5000元,另有提成。按一天可噴灑500-800畝農田算下來,每月的收入在15000元-21000元之間。
可以看出,職業飛手的薪水并不算低,也從側面反映出行業信息不對稱導致無人機飛手出現嚴重稀缺的問題。
雖說近年來行業無人機迎來飛速發展,在消防領域、電力巡檢領域更是呈現出巨大的市場缺口,但行業無人機的“高技術門檻”仍將不少無人機企業拒之門外,此外,相關配套設施的嚴重欠缺也使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丁先生表示,對于此次招聘招不到人的情況,他早有心理準備。“揚州植保類無人機飛手極為短缺,況且這次又是這么大規模招聘。”他認為,揚州植保類無人機飛手的短缺,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培訓體系。
據了解,目前植保類無人機飛手僅有的培訓體系是廠家構建的。廠家負責培訓飛手,合格后上崗操作。問題是廠家培訓的飛手數量太少,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不過,任何偉大的開始都是起源于一片荒蕪。植保無人機是農業領域的新興事物,雖享有政策紅利,但在推廣應用和安全監管中仍存在諸多難題,因此植保無人機要想快速步入正軌,還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同來彌補其短板。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