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7年11月6日消息 隨著行業無人機強勢爆發,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商家為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在無人機功能方面大做文章,但對于無人機植保來說,似乎并沒有因為花哨的功能加持而帶來實際盈利增長。
據了解,當前植保無人機服務不賺錢是大多數植保服務運營商的常態。隨著農業種植的過程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整個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大量大型農業服務公司的規模化運營。
當前,植保無人機植保運營的主體主要有三種:廠家自營、植保公司、植保服務運營商。目前能實現盈利的和最有可能賺錢的就是植保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雖然關于植保無人機的“百億蛋糕”之說層出不窮,但殘酷的現實卻如一記棒喝敲醒沉睡的植保公司服務商!基于專業植保服務的作業成本高,受季節性影響大,植保服務公司的實際收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出于對大面積作業的激烈爭奪,無人機的載重和續航時間貌似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于是一些無人機廠家開始開發更大載重的無人機,市場便出現了15KG、20KG、30KG、40KG等不同載重的無人機。
不過,無人機植保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其次土地分割情況普遍,因此大載重的無人機并不能迅速占有市場,反而是誤入歧途。
因此植保無人機雖然前景廣闊,但當下商家與用戶之間并沒有達到很高的粘合度,反而有不少無人機服務商根本賺不到錢,因此對于植保無人機服務來說抓住基礎功能很重要,其次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得植保無人機行業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