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預言,掃地機器人會和洗衣機一樣進入用戶家庭,也的確,隨著掃地機器人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現如今這一品類已經進入到普及階段。固然掃地機器人發展壯大的路上有技術創新的驅動,但也少不了廠商的助推,比如通過技術下放、品類結構優化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3月21日,石頭科技發布了年度高端旗艦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G20與全新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P10,相比高端旗艦石頭G20,主打超高性價比的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P10引發了廣泛熱議。盡管初次與消費者見面,但P10還是牢牢抓住了消費者需求,5500Pa大吸力、高速雙旋轉拖布;另外,在全能基站的加持下,石頭P10集成了自動洗拖布、自動集塵、自動補水以及拖布烘干等功能;更絕的是,其軟件配置與高端旗艦G20保持一致,均搭載了RR mason10.0系統,足見誠意。
一、 外觀設計
石頭P10整體設計風格走的仍然是時尚簡約風,百搭任何風格的家裝設計,相信不管放置在家中的哪一處,都能完美匹配周圍環境。機身主色調選用了白色,再加上基站豎紋條的搭配,更顯高端大氣,簡約中不失靈動,真的死死拿捏住了用戶審美。
機器人頂部有兩顆物理按鍵,可以實現開關機/清掃以及回充等操作,無需借助手機APP就能讓石頭P10進入工作狀態,或者是執行指令,這真的可以有。
頂部凸起的蘑菇頭是石頭P10的激光雷達,并且打上了我們熟悉的石頭標示,這真的很石頭。
機身前端配置了Reactive Tech避障傳感器以及回充傳感器,在結構光測距傳感器、LDS、陀螺儀、ODO、沿墻傳感器等融合式輔助判斷下,可以有效提升石頭P10的避障精度,避免清潔過程中的漏掃現象。
機身底部全膠質主刷以及單邊刷的設計結構,延續了石頭掃地機器人家族成熟的設計方案。
相比市面上膠毛一體的掃地機器人,石頭P10采用的全膠質主刷設計優勢明顯,阿基米德斜向螺旋這種設計結構,確保卷到主刷上的毛發能夠“運”到主刷邊的儲毛倉,解決了毛發纏繞的問題。另外,石頭P10的全膠質主刷還采用了反轉設計模式,主刷卷入紙團等大物體時,能自動反轉吐出,避免卡住報錯。
石頭P10延用了單邊刷的設計方案,得益于算法,單邊刷永遠右側沿墻/邊,無需擔心打掃不到的情況。
石頭P10采用了雙盤旋轉拖地設計,在高動力馬達的加持下,最高可實現最高可實現 200轉/分雙拖布高速內旋擦地,粗糙高阻力地面也能夠游刃有余。
在拖布的選擇上也大有講究,石頭P10雙盤拖布材質均采用了雪尼爾抗菌拖布,在清潔能力、鎖水能力和抗菌效果上都有質的提升。
此次石頭P10依然擁有智控升降的性能體驗。當石頭P10識別到地毯后,拖布模組可升降高度約10 mm,距地面高度約 7mm,防止機器人打濕地毯情況的出現。
這里需要向大家說明的是,石頭P10的智控升降模組,不僅解決了地毯清潔難題,而且在回充、回洗、出樁時,石頭P10會抬起拖板,避免臟拖布二次污染地面。另外,在掃地機器人脫困以及越障時,石頭P10也會進行抬起拖板的操作,提升越障、脫困能力。
做過家務的小伙伴肯定知道,拖布的水量會隨著我們拖地時間的增加而變少,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拖地過程中,需要一直保持拖布的濕潤度。考慮到拖布水量減少從而影響擦地效果,石頭P10保留了 80ml 機載電控水箱的設計,采用了內置的設計方案,電控水箱控制出水量,水量大小可調(1-30 級),滿足不同地域或不同場景下的拖地需求。
二、全能基站
我們購買掃地機器人就是要讓機器來代替人力勞動,而不是掃地機器人清潔地面衛生,我們做最后的善后工作。所以在解放雙手的這個樸素需求下,掃地機器人的基站功能有了質的飛躍,不再是簡單的充電需求,而是讓基站成為掃地機器人的堅強后盾,從充電到集塵到清潔拖布到自動補水再到拖布烘干,這些都需要基站來完成。
相比石頭以往的基站設計方案,石頭P10的基站全然是個“大高個”,這主要是因為石頭科技在有限的基站體積內,給P10配備上了自動洗凈拖布、自動集塵、自動補水、自動抑菌、自動烘干拖布、自動上下水(選配)、基站自清潔等功能,多重功能集于一身,這也成功讓石頭P10修煉成了引以為傲的全能基站。
基站頂部容納了兩個水箱,一個是5L大容量清水箱,一個污水箱,用戶很容易根據水箱頂部的標示識別,隱藏把手的設計方案,在照顧基站整體設計美感的同時,用戶隨手一提,隨后打開水箱上蓋,就能輕松完成水箱加水這個操作,方便、快捷一步到位。
取出清水桶
水箱下方集成了自動集成功能,內置2.7L大容量集塵袋,滿足一般家庭65天使用,相當于一年只需倒6次垃圾。另外,在塵袋的材質選擇上,石頭P10用料考究,E12 級過濾材質,對灰塵、粉塵等的過敏原過濾效率高達 99.5%。
拆卸集塵倉蓋板
不僅于此,石頭P10的集塵速度也有大幅提升,因為集塵模塊下置,集塵風路更短,雙風機小旋風,集塵無殘留,集塵效率可達 95%,突破性的為用戶帶來了15s快速集塵體驗,大寫的一個服字。
基站下方的清潔模組也完全不一樣了,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刮條,取而代之的則是高低凸點式清洗盤。根據石頭科技官方介紹,石頭 P10 模仿洗衣機式清洗模式,清洗過程分為預洗、漂洗、甩干三個階段,轉速和水量會根據階段不同而動態變化,能對拖布上的污漬進行深度清潔。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P10全能基站還配置了雙向自熱烘干功能,其烘干模組也不再是小挎包礙眼的設計,而是與基站完美融合,在該功能的加持下,石頭P10不但可以烘干拖布,基站也能夠一并烘干,確保了兩者保持干凈,避免長期潮濕而引發的異味和長蟲問題。
三、評測體驗
隨著掃地機器人技術的迭代升級,現如今的掃地機器人能很好的滿足不同群體用戶的核心需求,機器能干的事情機器干,最大程度減少人力參與,這成為了可能。現在問題來了,石頭P10能否承包家庭地面的清潔工作,讓我們通過以下的評測體驗揭曉答案。
檢驗的第一個項目,即石頭P10能否干好掃拖這樣的基礎工作。廚房地面上均勻拋撒一些小米,讓石頭P10一次通過觀察清潔效果,可以看到,石頭P10應對起來毫無壓力。
清理地板小米
沿墻垃圾清掃,一直以來都是地面衛生清理的死角,人力打掃也難免有疏忽,石頭P10又會有怎樣的表現?評測體驗開始前,我們在沿墻處拋灑了一些咖啡粉末,可以看到石頭P10在清潔時,邊刷始終保持右側沿墻/邊,邊刷聚攏垃圾,配合主刷進行有效清潔,無需擔心漏掃情況的出現。
清理墻邊咖啡粉末
地毯同樣是用戶家庭衛生清潔的難點,這一次石頭P10又是否讓我們滿意?我們在地毯上拋灑了一些食物殘渣模擬日常家庭地面的清潔,手機APP上選擇Max 檔位,石頭P10最高吸力可達5500Pa,主刷轉速也由1000 轉/分鐘提升至 1100 轉,能夠輕松拔除地毯深處、地板縫隙的灰塵。
清理地毯食物殘渣
掃地功能實力出色,那石頭P10能不能干好擦地這個工作?讓我們繼續體驗評測,餐廳地面上的咖啡水漬,我們讓石頭P10通過需要清潔的區域,發現地面上的茶漬完全無蹤跡,顯然石頭P10也能干好拖地這件小事。
擦拭地板咖啡水漬
一番折騰之后,拖布真的是臟的不要不要得了,我們在手機APP中選擇回充操作,讓石頭P10返回基站進行自清潔洗拖布測試,對比一下拖布清潔前后的情況就能知道答案,沒有污漬殘留,比手洗還干凈,從此真的可以告別手洗拖布了。
在拖布自清潔評測體驗前,石頭P10進行了自動集塵操作,15s快速集塵,真的很贊。這里小編溫馨提醒廣大消費者,集成過程中會產生較大噪音,尤其是對于寶媽來說,不建議在孩子睡覺時使用,以免驚醒孩子,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在手機APP中關閉自動集塵,更智慧的集塵體驗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多種選擇。
事實上,掃地機器人用戶體驗的關鍵還應該包括智能化水平,相信誰也接受不了家里的掃地機器人走上地毯胡亂折騰一通。在本次的評測中,我們讓石頭P10從門外地板走上屋內地毯,可以看到,石頭P10在清潔地板區域時,雙盤旋轉拖布正常工作,在識別到地毯時,雙盤旋轉拖布模組智能升起。
拖布模組升起
此次石頭 P10 搭載全新的 RR mason10.0 在智能體驗上再進階,尤其在智能門檻識別、智能禁區和清潔方面做了升級優化。在評測體驗中,我們還特意用石頭P10清掃了茶幾底部的圓角,可以看到,石頭P10避障實力優秀,盡可能靠近圓角,避免過度避障從而出現的漏掃現象。
清理茶幾圓角
需要指出的是,石頭 P10 新增快速清潔模式,機器人會在熟悉環境的情況下運行此模式,滿足想日常高效清潔的用戶需求,盡可能縮短清潔時間, 清潔效率提升 35%。
當然了,掃地機器人想要承包用戶家庭的地面衛生清潔,勢必要考慮到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比如掃拖模式的個性化定制,再比如房屋清潔順序的設置。石頭P10很好兼顧到了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在手機APP上,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個性化定制,讓你家的石頭更懂你,是真的可以有。
不同用戶對于洗拖布的清潔度和時間的要求也不同,石頭 P10 針對不同場景提供了多種洗布模式,包括節水洗、日常洗、深度洗以及超深度洗模式(僅上下水版支持)等,用戶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在手機APP中選擇相應的洗布模式。另外,用戶還可以在手機APP中調節和關閉烘干功能,石頭P10提供45度熱風快速烘干,烘干時有在2h、3h和4h三種選擇。
總結
掃地機器人領域深耕多年的石頭科技,擁有強大的技術儲備,這使得其完全有能力打響掃地機器人的普及戰。這次石頭P10的到來,就是石頭科技通過旗艦技術下放,讓掃地機產品進入用戶家庭的速度加快。而從產品功能配置來講,石頭P10集多能于一身,5500Pa大吸力、高速雙旋轉拖布、自動清洗拖布、自動集塵、自動補水以及拖布烘干等,滿足了消費者對掃地機產品的所有需求,你想要的全都有,就是這么任性。更絕的是,石頭科技還賦予了P10產品超高性價比的優勢,參與首發預定,即可以3299元的價格將石頭P10帶回家,革新地面清潔體驗,很難不讓人心動,有購置掃地機器人的小伙伴是真的可以行動了~~~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