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快充、HiFi、屏幕之后,目前手機廠商們公認的發力方向就是影像,并且相比于HiFi這樣虛無縹緲的東西,卷影像可以讓大部分用戶獲得感知明顯的提升。所以,廠商們對于影像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也逐漸把原先的卡片機給直接卷死了,大部分人即便是買相機,也都不會去考慮卡片相機了。
畢竟,手機廠商提升影像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暴力,那就是提升手機攝像頭的傳感器面積,如果說幾年前的iPhone XS主攝還只有1/ 2.3英寸,而今年各家都已經開始普及起了1英寸超大底主攝,和普通的卡片相機幾乎相同。正當大家還在震驚手機傳感器發展如此之快時,手機廠商并沒有停止他們的嘗試,一直在進行更大的升級。
1英寸還完全不夠,更大畫幅傳感器要來了
此前我們斷言過,認為目前手機主攝卷到1英寸應該就已經到頭了,畢竟1英寸主攝的個頭已經不小了,還要再加上其他副攝的堆料,旗艦手機的傳感器模組體積已經相當夸張,現在很多的影像旗艦,放在桌面上凸起得就如同蹺蹺板一樣。還有小米13 Ultra這樣為了影像犧牲手感的產品,讓不少人難以接受,所以我們就認為1英寸應該就是手機主攝的終點,未來應該把優化和算法放在首位。
只是誰也沒想到的是,打臉來得如此之快,近日著名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稱,今年以及后續的短期時間內,手機廠商的主攝都是以IMX989這樣1英寸傳感器為主,但未來預研的方案確實有尺寸上的突破,甚至還有手機廠商在定制M43畫幅主攝鏡頭。這讓不少人感到再次震驚,畢竟1英寸對于手機來說已經夠大了,還要更大的話,不知道到時候鏡頭模組會有多么碩大。
給不懂的小伙伴解釋一下,M43畫幅的傳感器面積約為17.3X13mm,相比于1英寸的12.8X9.6mm要大上不少,所獲得的畫質自然也要強不少。如果過去說,1英寸是手機和相機的邊界,那么1英寸和M43畫幅就是休閑卡片機和專業相機的差別,現在比如奧林巴斯和松下都還在堅持M43陣營,也推出了比如EM-1、GH6這樣的經典機型。
不過手機如果要上M43畫幅的話,讓不少人覺得這步子邁得有點大,畢竟從手機上1英寸傳感器到現在傳出要上M43畫幅的消息,中間也沒幾年,誰也不知道這中間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和挑戰。
M43畫幅相比1英寸,想放手機上難度要高不少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M43畫幅的“手機”已經有了,那就是2018年國產光學廠商永諾推出的YN450,后續也在2021年推出了它的升級版YN455,都搭載了M43畫幅傳感器。不過叫它手機確實也不合適,雖然它搭載了安卓系統,也可以插SIM卡,但是整機并沒有手機通話聽筒,外觀也采用了傳統相機設計,擁有可換卡口的鏡頭系統,把它稱之為智能相機更加合適。
不過通過一些“魔改”刷機之后,讓它擁有通話功能還是不難的,所以還是勉強把它稱為“手機”吧,但就這樣一臺設計思路主打戶外直播的設備,也能看出M43放到手機上,怎么看都不太合適手機使用。
其次,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把M43畫幅傳感器放到手機上就完事了,還需要解決副攝和主攝造成的體積膨脹導致的手感問題,體積膨脹問題解決了,手機本身的電路供電還需要解決,還有系統優化、手機內部空間優化等等,這對于剛剛經歷了1英寸時代的手機廠商來說,想要完美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太難了,估計要讓電路、結構、軟件優化等一系列工程師掉不少頭發,甚至到最后可能還解決不了,只能做一款充滿妥協的產品。
這樣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做出一個既不像相機,又不像手機的“怪胎”,大部分消費者也不會為了這樣一款產品而買單的。
最后,雖說我們不能完全否定M43畫幅手機存在的價值,但感覺目前的手機廠商的思路明顯走偏了,1英寸普及后上M43,M43上完之后是不是也要考慮上APSC甚至全畫幅了。這樣看起來,一直卷畫幅始終看不到頭,用戶們可能只是想要一臺正常的手機,某些產品連基本的手機功能都做不好,反而再去卷相機功能,多少有點本末倒置了。
或許在2023年的當下,如何做一臺正常的手機,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去做一臺帶通話功能的相機,才是所有廠商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評論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